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

誰能決定你是誰? Who can define you?

黑檀子最近經歷了一場有笑有淚的事件,再次反思自己是誰。

黑檀子在傳統中國家庭教育長大(母權蓋過父權卻又不是很傳統),父母期望我能受良好教育,將來能靠知識,擺脫貧窮。父母自幼家貧,無機會讀書寫字,不像現代青年,他們十幾歲已經要打工。這就更加把讀書的寄望放在他們的孩子身上。

自幼我便對這世界充滿好奇,曾經在圖書館中不斷找科學、生物的圖書,探求世界的奧袐。不是我自誇,我在數理方面的成績是特別彪炳。除此以外,我更探求宗教知識,為了理解很多人生哲理,即使用舊式的中文寫成,例如《論語》及《聖經》,我也很易明白。因此,我從不懷疑自己在理科哲學的才能,也認為自己將來是偉大的科學家,而科學家都是很理性的,不是嗎?

十年前,我藉著我的理性思維,開始了解真理,了解世界,更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是理性的。

不過後來有超過一個長輩告訴過我類似的話:我其實是感性的,重感情。

雖然說,一般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理性和感性,但曾經認為站於理性極致的我只會覺得「不可能」。

可是,原來我很重視朋友,可以因為斷絕關係而很心痛,甚至流淚。

黑檀子的家庭長幼有序(雖然與傳統還是有些差異),在下的往往要依從在上的;在下的意見,往往不被重視;流淚是軟弱表現。

所以,即使不能偽裝得很好,我還是不自覺化成理性至上的人。

結果還是因為厭惡家庭的束縛,預科選擇了不擅長的科目(興趣上,兩邊是不相伯仲)。

黑檀子也害怕傷害別人,因為同時也害怕傷害自己。

當然黑檀子也想得人所愛,同時也想愛人。

所以黑檀子將繼續展現真正的我,展現出那個生來就不會輕易改變的部份,不受不必要的束縛--不管是家人還是社會而來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